语言选择:

国内OLED驱动芯片自研进程提速

发布时间:2023-05-15 09:12浏览次数:times

近日,国内芯片厂商自研OLED驱动芯片的进程开始加快,对于我国OLED产业短板的现象,可能会起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。


OLED驱动IC 市场现状

1.国内OLED驱动IC 市场占有率偏低

据Omdia数据,2022年OLED DDIC出货量约10亿颗,预计2023年OLED DDIC出货量有望同比增长14%,达到11.6亿颗。2029年将达到22亿颗,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%。

而在市场占比中,韩国的三星LSI和美格纳(Magna Chip)两家企业的市场份额已近80%。联咏和瑞鼎等中国台湾企业的市场份额分别为7%和6%。中国大陆在OLED驱动IC方面,市场占有率明显偏低,还不到5%。


2.国内驱动芯片厂商

目前,中国从事显示驱动研发的企业有近20家。比较知名的包括中颖电子、集创北方、格科微、吉迪斯等。

中颖电子是我国较早开发布局OLED产品的厂商之一,其研制的AMOLED显示驱动芯片主要为55nm制程及40nm制程。2022年3月,中颖电子针对品牌手机设计的AMOLED驱动芯片完成流片工序,目前正在内部验证。

集创北方的OLED显示驱动芯片已经广泛应用于一线品牌的智能穿戴产品中。近日,集创北方宣布,其推出的OLED手机芯片ICNA3512在国内一线终端客户中验证通过,并开始量产。

同时,华为也有要做显示驱动IC的消息的传闻。据悉,华为旗下芯片厂海思首款OLED驱动芯片于2019年年底成功流片,并于2021年进入试产阶段,预计在2023年实现量产。


3.驱动芯片厂商目前的困局

由于OLED驱动IC技术门槛更高,因此在扩大产能方面,企业也将面临更多技术挑战。

据集创北方相关负责人介绍,尽管OLED和LCD都为面板提供调光功能,但两者的发光原理并不相同。相比之下,OLED驱动IC承载了更多由于OLED面板制程不完美导致的各类电学、光学特性不均匀的补偿功能。基于此,OLED显示芯片相比LCD显示芯片多了很多特有的图像算法,比如子像素渲染(SPR)、mura补偿(demura)、圆角补偿(Round/Notch)、电流补偿(IRC)、串扰补偿(CTC)、烧屏亮度补偿(Deburin)。

另外,相比LCD的成熟技术,OLED技术还在不断发展,新的技术点不断涌现,比如LTPO动态刷新技术,屏下摄像头技术,分区刷新率技术,超窄边框技术等,它们都需要OLED显示芯片开发新的驱动方式和专属功能来协同使用,这些都是OLED显示芯片需要面临的新技术挑战。


我国OLED驱动IC发展除了来自制造端的挑战,还受限于晶圆产能紧缺。

据悉,由于显示产品的多样性,显示类驱动IC的制程范围较广,主要产品涵盖了28~150nm的工艺段。其中,用于LCD手机和平板的集成类TDDI制程段在55~90nm,用于AMOLED驱动IC目前主要是采用40nm和28nm相对先进的制程工艺。


虽然在全球范围内已有多家芯片代工厂掌握了40nm和28nm工艺,但能够为40nm和28nm制程的AMOLED驱动芯片提供成熟产能的晶圆代工厂商却只有台积电、三星电子、联华电子、格罗方德和中芯国际这5家,留给我国芯片厂商的晶圆代工选择并不多。再加上近两年全球晶圆代工厂产能供应偏紧等情况,业内人士预计,OLED驱动芯片大概率仍将处于供应紧张状态。


声明:网站文章由长龙鑫电子http://clxet.com/原创首发,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!

长龙鑫微信扫码 关注我们

  • 24小时咨询热线15915310670

  • 移动电话15915310670

Copyright © 2002-2022 长龙鑫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地址: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创业二路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23号 备案号:粤ICP备17052896号 网站地图